<span id="njhuw"></span>
  • <u id="njhuw"><tt id="njhuw"></tt></u>

    <table id="njhuw"></table>
    <menu id="njhuw"></menu>

    <dd id="njhuw"></dd>

      <ol id="njhuw"></ol>

      三伏天正式開啟,入伏時間是如何確定的?

      來源:人民日報時間:2023-07-11 10:31:00


      (資料圖)

      原標題:入伏時間如何確定?(把自然講給你聽)

      入伏、伏天進程與氣象學中的入夏、高溫進程不是一套標準。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

      7月11日,今年的三伏天正式開啟。你知道嗎?每年的伏天不僅天數不固定,入伏開始的日期也不一樣。

      民間諺語云:“夏至三庚數頭伏”。然而,民間的入伏、伏天進程與氣象學中的入夏、高溫進程不是一套標準。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歷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時間上不分地域“一刀切”。而氣象學意義上的入夏是指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穩定上升到22攝氏度以上作為夏季開始,從全國來看,符合條件的地區往往是自南向北逐步入夏。

      據中國氣象局統計,今年我國首次區域性高溫天氣過程較常年偏早了16天。俗話說:“熱在三伏”。三伏天往往會很熱,這是因為入伏后,地表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不斷累積,因此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氣溫升高,大氣環流也發生著變化,主要是副熱帶高壓自南向北擺動帶來的變化。今年6月18日前后,南方進入梅雨期,副熱帶高壓相對穩定,造成我國南方強降雨頻繁。北方受高空冷渦影響,散發性的過程性雷雨天氣也頻繁出現。

      北方地區入伏和南方地區入伏都很熱,但最明顯的區別在于北方的熱是干熱,過程性雷雨天氣多;南方是悶熱,伴隨著連陰雨的梅雨天氣。

      以今年6月以來的華北、黃淮地區高溫天氣為例,表現為氣溫極高,太陽輻射強,空氣濕度小,為典型的干熱型高溫天氣。這與大陸暖脊控制下的大陸變性高壓有關。內陸和西北地區由于地處亞洲腹地,四周環繞的巨大山脈阻擋了印度洋、大西洋的暖濕氣流,當其上空受大陸暖高壓控制時,容易形成極強的太陽光照。加上地表水分少,不能起到水分蒸發耗熱降溫的作用,因此氣溫迅速上升形成高溫天氣,并持續高溫狀態。在氣象要素上的反映就是日最高和最低溫度差較大,一般在10攝氏度以上,濕度在30%左右。

      同一時期的南方地區,高溫天氣的出現一般與副熱帶高壓緊密相關。當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時,從高緯度來的冷空氣很難到達南方的廣大地區。同時,副熱帶高壓內部下沉氣流抑制了云雨發展,伴有下沉增溫作用,加上濕度大,因此人們感受到的是悶熱,就像在蒸籠中一樣,這類天氣被稱為悶熱型高溫。在我國沿海及長江中下游,以及華南等地經常出現此類天氣。氣象要素上的反映就是日最高和最低溫度差較小,一般在5攝氏度以內,濕度在60%以上。

      對老百姓來說,入伏后,宜以防暑降溫為主,盡量安然度夏。

      (作者為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專家,本報記者李紅梅采訪整理)

      標簽:

      責任編輯:FD31
      上一篇:轉發+收藏!火車上這些地方可以充電
      下一篇:最后一頁

      最近更新

      信用中國

      • 信用信息
      • 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
      • 網站文章

      91在线无码精品秘 入口九_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咪爱_亚洲mv国产mv在线mv综合_五月丁香色综合久久4438
      <span id="njhuw"></span>
    1. <u id="njhuw"><tt id="njhuw"></tt></u>

      <table id="njhuw"></table>
      <menu id="njhuw"></menu>

      <dd id="njhuw"></dd>

        <ol id="njhuw"></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