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災害頻發、社會安全風險交織的當下,防災減災工作成為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2023年,原銀保監會明確提出,財險公司應擴展服務內容,拓寬服務范圍,積極提供風險減量服務。在此背景下,保險業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利用科技手段降低事故頻度和烈度,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中國平安集團旗下平安產險提前謀篇布局,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科技創新手段,探索“保險+科技+服務”風險減量新模式,并深化與行業協會、學術機構的合作,不僅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風險保障,還在構建防災減災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助力保險行業的變革與發展。
2024年9月,“摩羯”臺風登陸海南,引發極端強風雨。得益于平安產險鷹眼系統的助力,在“摩羯”登陸前約72小時,海南文昌居民、車主就收到短信或AI電話預警,累計發送預警信息超2430萬次。同時,平安的風控工程師團隊對重點客戶進行了細致地排查,發現并整改了149處安全隱患。針對潛在風險,平安采取了一系列風險干預措施,例如:對低洼地區企業,實施存貨墊高或轉移到安全地帶,并布置防水擋板防止洪水倒灌;對部分年久失修的建筑物頂部和構筑物支撐進行檢查加固,防止強風吹倒。
據平安產險團體財意健險部副總經理景明洲介紹,鷹眼系統利用了時空大數據引擎、氣象災害模型等技術,結合多學科數據與模型,能夠精準識別風險、評估損失,通過與多平臺打通,為客戶提供災前預警和防災指引,科學地指導企業開展防減救工作。
國家減災委專家方偉華表示,過去沒有科技加持時主要靠“人防”,平安引入科技力量后,迎來了“人防+技防”??萍汲蔀榱送苿颖kU業務發展的重要生產力,通過科技的全方位賦能,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實,平安產險早在1995年就建立了專業化風控團隊,幫助企業提前應對和化解運營和生產中的安全生產風險,搭建風險管控網絡,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目前該團隊已超過萬人。
創立于廣東省清遠市的先導科技集團是一家專注于新材料技術研發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生產業務涉及稀土及貴金屬冶煉、有色合金制造加工等工藝,設備價值和庫存價值較高,對生產安全保障的要求也高于一般企業。先導科技集團安全總監談到選擇平安的原因:“我們更希望保險公司能參與到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中,幫助建立高標準安全防護體系,而不只是事后理賠。與其他保險公司不同,平安著眼于事前風險防控,這與我們企業的安全管理理念高度契合。”
值得關注的是,在服務和產品的構建中,除了考慮常規風險因素,平安產險還納入了社會安全和新興風險等諸多特殊考量維度,以適應防災減災需求。同時,通過定義超過40類的標準設備對象模型,打造了萬物互聯平臺,實現了對水淹水浸、危險氣體等6類風險場景的動態識別、預警和干預。
深圳某餐飲代表提到:“燃氣安全是我們餐飲企業非常關心的問題,通過安裝物聯網安防設備并接入萬物互聯平臺,能夠及時防范燃氣風險。一旦發生燃氣泄漏,10秒內就會收到警報提示,0.5秒內觸發機械手自動切斷閥門,極大地降低了我們的經營風險。”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萬物互聯平臺已服務超3000家企業,安裝設備超1萬臺,處置中高風險事件1000余次,服務期間零生產安全事故。
理念革新,乃行業變革之先聲。2024年12月,平安還與中國災害防御協會、中央財經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單位聯合發布《科技賦能風險減量服務白皮書》,收錄了自然災害、安全生產、社會安全和新興風險等領域的國內外經驗及平安產險實踐,為國內的保險行業填補了風險減量研究的空白。
平安產險總經理助理徐華強調,下一步,公司將秉承“金融為民”初心,把服務人民群眾、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社會穩定作為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探索AI、物聯網、大數據等前沿技術賦能風險減量服務,切實提升服務質效,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平安力量。
來源:平安產險遼寧分公司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