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清早,君山島畔的洞庭湖水域,約30只白琵鷺加入常年駐留于此的白鷺、池鷺群,在洲灘上覓食,偶有風吹草動,它們便“嘩啦啦”展翅飛起。
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布消息,首批越冬候鳥抵達洞庭湖區,拉開洞庭湖候鳥越冬序幕。通過比對多年監測記錄發現,來自我國北方的白琵鷺已連續多年成為首批抵達東洞庭湖的越冬候鳥,而今年它們的到達時間比去年提早了15天左右。
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逾15萬公頃,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濕地名錄,是我國乃至全球重要的濕地和候鳥保護區。保護區內水草繁茂、魚類資源較豐富,每年有數十萬只候鳥在此棲息,有記錄的鳥類多達346種。目前,還未到越冬候鳥飛抵高峰期,第一批抵達的候鳥數量不多。按照往年經驗,還有大批白琵鷺和灰鶴、小白額雁、黑鸛、豆雁等多種鳥類將緊隨其后到達。
針對今年洞庭湖提前進入極枯水位情況,保護區正積極開展生態補水,科學調控子湖水位,并加大生態保護執法力度,為即將來湖區越冬的候鳥“大軍”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