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著名的商業調研及咨詢機構 -艾瑞咨詢正式發布針對未來十年廚房及廚房家電市場趨勢的調查報告。這份基于中國19個最能代表先鋒消費觀念城市居民為樣本的調查報告顯示,50.2%的消費者認為廚房智能化有很大的提升空間,57.1%的中等收入者期望廚房有自動烹飪功能。這標志著以人工智能及物聯網為理念的廚房生活將成為家電及廚電產業制造商保持領先的關鍵。
自1950年代開始,人類開始制造以電為能源的廚房設備替代傳統燃料,成為廚房現代化的開端。1980年代開始,帶有計時和精確溫控的廚房電器設備開始出現,此后數十年此類設備只在制造工藝和材料技術上發生改變衍生出各種產品,但并未有更大的突破。有學者用2000年初的移動通訊市場來形容現在的廚房電器市場,15年前誰曾想過移動設備會通過互聯網改變我們的信息獲取、社會認知、甚至傳承千年的古老的語言表達方式。廚房電器市場正醞釀一場技術革命,隨之而來的是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和消費市場的革命。
“如果單純的將與互聯網連接的廚房設備定義為人工智能電器是不科學的”人工智能及物聯網研究者傅峰峰表示:“比照現有廚房電器設備,95%的消費場景下,直接觸控操作啟動家電程序比所謂智能遠程操作更加實際。技術應該體現在更加便捷,而不是套用智能的概念”。英國愛丁堡大學機器人學學者Gary Smith(施嘉瑞)闡釋了類似觀點:“人類對人工智能的定義一直在發生改變,如果按照幾十年前的理解,超級市場能感知人類行為的自動門也可稱為人工智能產品。而科技發展至今,符合人類期待的人工智能產品應具備學習、數據收集、邏輯推理、建立模型、數據分析和自我改善的能力”。
困擾當代人的世紀難題
人們常戲稱“今晚吃什么”是困擾現代人的世紀難題。與此同時,阻礙當代中國人廚房烹飪的另一個障礙是餐后廚房清潔,及越來越方便的外賣行業。艾瑞咨詢發布的調查報告將受訪的消費者行為按照“烹飪達人”、“廚房新手”、“外賣達人”進行分類比較,結果顯示,熱衷于在家烹飪的消費者對菜色選擇表現出困擾;而廚房新手則不愿意面對廚房清潔和洗碗的過程;那些常年依賴外賣的消費者更追求簡單快捷。
對比老一代,中國新崛起的年輕中等收入 者不能接受和祖輩們那樣花大量時間埋頭于廚房,又不能接受外賣食物的簡陋。他們需要在輕松簡單和色香味美之間尋找平衡,保留一定的用餐儀式感。
“我們的目標是在未來的居家生活中弱化廚房的概念,人工智能設備根據時令,天氣,流行菜式向主人推薦菜單,結合飲食習慣和食物禁忌自己完成烹飪和廚后清潔,把人類從廚房中徹底解放出來,這是基于廣泛的消費者行為研究作出的判斷”自2016年,傅峰峰帶領研究團隊在廚房人工智能及物聯網設備領域展開研究,其名下“富港萬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力圖完成研究成果由實驗室向市場的商業轉化。“讓人工智能設備理解中餐中的‘鍋氣’、‘少許’、‘斷生’‘略微’絕對不是靠預設程序能完成的,這些需要我們的研究方向收集和處理大量用戶的行為數據而來,這個過程好比新來的保姆不斷適應雇主的生活習慣,這個過程中雇主也會對保姆產生依賴”傅峰峰這樣形容產品的未來。
站在技術的門檻上
人工智能技術與石墨烯、基因工程、量子技術、核聚變共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愛丁堡大學機器人學學者Gary Smith(施嘉瑞)也坦言,起碼在人工智能技術研究領域,中國具備許多工業化國家所垂涎的先發優勢。
首先,中國具備完善的工業制造體系,廉價高質量的工業產品能迅速讓消費者所接受;其次,中國是世界上極少數掌握5G網絡技術的國家,隨著2020年北斗衛星系統的全球組網,人工智能設備可實現高通量信息交互;中國還具備大量的互聯網技術人才儲備,能提供計算機技術及云技術支撐;最為關鍵的是,中國擁有全球最為龐大的互聯網用戶,他們已經建立了互聯網認知邏輯和使用習慣,為人工智能設備收集消費者行為數據,建立數據庫,構建模型及完成自我改善下達指令提供樣本支撐。
如果說人類已經推開人工智能研究的大門,那么中國研究者已經站在技術的門檻上了。
等待撬動的千億市場
據艾瑞咨詢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廚房電器市場規模為893億元,其中智能家電占293億。預計到2021年這個數字將增加至1005億和414億。
作為人工智能及物聯網研究者傅峰峰十分期待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從實驗室轉化為貨架上的商品,在位于廣州的實驗室,他的團隊已經完成了人工智能原型機并開始測試。搭載工業機器手臂的智能設備能自動完成食材的料理及廚后清潔。傅峰峰強調,實驗室內的硬件部分會根據實際應用做出優化調整,能接收人類指令并加以處理的軟件部分才是技術核心所在。
“市場化的轉變是中國的短板,中國家電產業受困于價格競爭的同時,在研發上依賴對海外代工產品的模仿,這是事實。”傅峰峰這樣表示:“我們能看到從蘋果公司到特斯拉汽車都有強大的商業顧問團隊,他們賦予產品一種特有的氣質。作為商品,我們不需要消費者來理解后臺的技術,只要讓消費者感覺方便,感覺消費行為很‘酷’才能獲得更多的溢價可能。我們期待具備強大市場能力的品牌與我們一起達成目標”。
標簽: 人工智能物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