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njhuw"></span>
  • <u id="njhuw"><tt id="njhuw"></tt></u>

    <table id="njhuw"></table>
    <menu id="njhuw"></menu>

    <dd id="njhuw"></dd>

      <ol id="njhuw"></ol>

      青藏高原邊緣發現數百萬年前晝行性貓頭鷹化石

      來源:新華網時間:2022-03-30 15:24:18

      新華社北京3月30日電(記者金地、張泉)生活在現代的貓頭鷹,絕大多數是無聲飛行的夜間猛禽。許多人可能并不知曉,少數種類的貓頭鷹更適應日間狩獵,在白天反而更加活躍。我國科學家在青藏高原東北緣,最新發現了晝行性貓頭鷹的化石。這是在我國發現的最早的鸮形目鳥類化石,且得到了近乎完整的立體保存。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志恒介紹,本次發現的化石,是一種已滅絕的貓頭鷹,被命名為日行中新猛鸮,生活在距今約950萬年至600萬年的中新世末期?;鐾磷愿拭C臨夏盆地,從頭骨到翅膀、腿部等結構都清晰可見,其中甚至找到了貓頭鷹還未來得及吐出的食團證據。據介紹,貓頭鷹的身長在40厘米左右,體重估計在240克至320克。

      如何確定這種貓頭鷹是在白天活動的?李志恒解釋,晝行性貓頭鷹的眼睛與夜行性貓頭鷹存在差異。一般來說前者的鞏膜骨內徑較小,因為白天不需要太多的光照就可以看清物體,而后者的鞏膜骨內徑更大,以盡量在夜間匯聚光線。

      研究者將此件貓頭鷹化石的鞏膜骨與55種爬行動物以及包括多種貓頭鷹在內的360多種鳥類的鞏膜骨和眼眶大小進行了統計分析和比較。結果證明,這種貓頭鷹的眼睛對光線的開放度較小,這樣就能使透入的日光大幅削弱,從而在正午時分也能看清東西。

      “當時臨夏盆地處在青藏高原隆升后期的背景下,是類似開闊干旱的稀樹草原環境,生活在這里的日行中新猛鸮很可能靠捕獵一些晝行性的嚙齒類小型哺乳動物為生?!崩钪竞阏f。

      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上。

      標簽:

      責任編輯:FD31
      上一篇:江蘇鹽城祖孫三代75載接力守護烈士墓:“他們就是我們的親人”
      下一篇:透視“‘戒網’手機”的生意經

      精彩圖集(熱圖)

      熱點圖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國

      • 信用信息
      • 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
      • 網站文章

      91在线无码精品秘 入口九_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咪爱_亚洲mv国产mv在线mv综合_五月丁香色综合久久4438
      <span id="njhuw"></span>
    1. <u id="njhuw"><tt id="njhuw"></tt></u>

      <table id="njhuw"></table>
      <menu id="njhuw"></menu>

      <dd id="njhuw"></dd>

        <ol id="njhuw"></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