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網訊(記者許愛云薛玲)大紅燈籠掛起來,威風鑼鼓舞起來,在一曲歡快的《喜洋洋》和《步步高》民樂伴奏中,市民紛紛走進新疆國際大巴扎歡樂廣場,感受虎年春節來臨的文化氣息。
1月21日,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新疆是個好地方——第九屆天山南北賀新春非物質文化遺產年俗展”在新疆國際大巴扎歡樂廣場啟幕,預示著一個即熱鬧非凡,又有文化內涵的虎年春節緩緩來臨。
據悉,“新疆是個好地方——第九屆天山南北賀新春非物質文化遺產年俗展”系列活動。作為全疆春節期間的大型文化旅游活動,已經成功舉辦八年,已成為自治區重要的非遺活動品牌,成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為各族群眾歡樂春節豐富了文化內涵。
當天活動現場,許多非遺傳承人齊聚現場,迎接虎年春節到來,書法家李剛為市民寫春聯送“?!弊?,泥塑非遺傳承人懷元辰為現場小朋友捏各具特色的面塑小玩偶,他說:“今天我帶來了傳統面塑,還有一些文創產品,剛一擺上,就吸引了很多小朋友來圍觀?!?14歲周可芮,一邊捏玫瑰花一邊笑著說:“看我的杰作,一朵玫瑰花捏成了,好有成就感啊?!?/p>
剪紙技藝傳承人王革老師帶著6米長卷“虎年迎新春虎年逛巴扎”,為新年帶來祝福,這幅作品由150余幅老虎剪紙作品組成,他們的作者是王革的150名學生,年齡最大的90歲,年齡最小的4歲。這些憨態可掬、生猛威武的剪紙老虎們各具形態,有來自傳統年畫,有來自現實圖片,還有適合孩子審美的卡通“叮咚虎”造型。王革老師說:“這幅作品150人用兩個月時間完成,寄托著大家對虎年春節的美好希望和祝福?!?/p>
非遺項目葫蘆雕刻代表性傳承人馬江紅帶著她的代表作來到新疆國際大巴扎“非遺迎春巴扎”,栩栩如生的龜茲壁畫葫蘆雕刻,歡樂的木卡姆場景,在葫蘆上呈現,引得現場觀眾紛紛駐足,體驗一把葫蘆雕刻。為了增強葫蘆雕刻技藝,學習美術出身的馬江紅多次到敦煌和克孜爾石窟臨摹壁畫,2008年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專修字畫裝裱,古書畫修復和木雕。如今馬江紅從事葫蘆雕刻藝術已30年,她的藝術作品內容包含新疆風土人情,傳統文化。以及她對新疆克孜爾千佛洞、敦煌佛教壁畫獨到的藝術理解,并運用版畫、玉雕和木雕等多種技法,對古老的壁畫藝術進行再創造,使之煥發出特殊的藝術魅力。馬江紅說,自己雕刻所用的葫蘆全部來自喀什和田地區,最近她離開定居了10余年的北京,回到烏魯木齊,通過葫蘆雕刻技藝為“文化潤疆”盡綿薄之力,同時也為南疆的葫蘆種植提升附加值。
活動當天,烏魯木齊市76小學的皮影戲社團的孩子們在老師楊姍的帶領下表演了皮影“小羊過橋”,靈動的表演,活潑的小羊造型,以及稚嫩又有畫面感的配音,引得游客前來觀看。
新疆藝術劇院民族樂團的藝術家們分別用艾捷克、熱瓦普和手鼓演奏了歡快的《喜洋洋》和《步步高》,祝賀大家虎年春節喜氣洋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侯漢敏說:“新疆是個好地方——第九屆天山南北賀新春非物質文化遺產年俗展”系列活動,作為全疆春節期間的大型文化旅游活動,已經成功舉辦八年,已成為自治區重要的非遺活動品牌,成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為各族群眾歡樂春節豐富了文化內涵。春節期間,全疆各地將組織迎春巴扎、剪紙大賽、年俗攝影展、戲曲大擂臺、威風社火、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等內容豐富、覆蓋面廣、年味兒十足、互動性強的線上線下非遺展示活動198場。展示新疆各地豐厚的人文底蘊,幸福美好的生活?!?以上圖片由薛玲伍淑京拍攝)
繼續閱讀:
“我的村晚我的年”新疆鄉村村晚活動陪你一起過大年
新疆網訊(記者付己酉)1月21日上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以“歡樂過大年·喜迎冬奧會”為主題、全疆同步進行的“我的村晚我的年”新疆鄉村村晚活動啟動儀式在自治區文化館舉行。
威風鑼鼓、舞龍、踩高蹺、跑旱船等活動,充滿中國傳統民俗元素,濃濃的“年味兒”撲面而來,引過往行人駐足觀看。
隨后,歡樂過大年·喜迎冬奧會“我的村晚我的年”文藝晚會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