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1月21日電(蔡敏婕林偉吟)1歲半的藏族小女孩卓嘎(化名)此前走路呈跛行狀態,但受限于當地的醫療水平,卓嘎未能接受手術。如今跨越千里,在廣州的醫院獲得救治,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近日發布消息稱,卓嘎目前恢復情況良好。
2021年9月17日至10月20日,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組隊的2021年國家醫療隊到西藏林芝地區開展為期一個月的醫療巡回工作,為當地百姓提供免費的疾病診療、健康宣教等服務。
在波密縣人民醫院駐點,國家醫療隊隊員、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骨外科李玉希主治醫師接診了卓嘎。了解到小卓嘎的情況后,李玉希對她進行了詳細的體格檢查,初步判斷其可能為“發育性髖關節脫位”,隨后的骨盆X光證實,卓嘎左側髖臼發育不良,股骨頭已經脫出髖臼。
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是小兒比較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是髖關節在胚胎、胎兒和嬰兒時期發育過程中出現偏差、惡化導致髖關節結構異常的一系列疾病,包括髖關節脫位、半脫位和髖臼發育不良。這種疾病多發于女孩,左側發病多于右側,也是導致后期需要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常見病因之一。
“發育性髖關節脫位的發病率為千分之一,男女患病率為1:6?!睋猩酱髮W孫逸仙紀念醫院關節外科許杰介紹,這種病的發病原因跟韌帶先天松弛、臀位生產有關。
考慮到小卓嘎病情的嚴重性,許杰團隊評估后認為,卓嘎年齡已超過18個月,且脫位程度較重,保守治療已無治愈可能,必須盡快接受骨盆截骨手術治療。但該手術對技術要求極高,當地醫院并不具備這種技術。
2021年12月31日,卓嘎一家登上了飛往廣州的飛機,并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的對接和協助下,住進了骨外科病房。接診后,骨外科團隊關注小卓嘎的病情,并組織全科進行了手術方案的討論,并決定由許杰為患兒主刀手術,進行骨盆Salter截骨+髖關節復位+蛙位石膏外固定術。
術后前幾天,由于疼痛及石膏固定不適,卓嘎不時出現哭鬧,她的父母也非常的心疼和著急。醫護人員及時對小卓嘎一家進行心理疏導。在醫護人員的照顧下,卓嘎一天天地好起來,卓嘎的父母也漸漸露出笑容,并在2022年1月20日出院之際,專程送上哈達和錦旗表示感謝。
據介紹,自2015年開始,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陸續派駐專家赴林芝市人民醫院幫扶,2016年始派出醫療專家對口幫扶西藏仲巴縣衛生服務中心(現命名為仲巴縣人民醫院)。2017年起,該院連續五年承擔國家醫療隊巡回醫療任務,為當地民眾提供了免費的疾病診療、健康宣教等服務,同時指導受援地區醫院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幫助受援地區醫務人員提高臨床診療水平,為雪域高原培養了一支“留得住”“帶不走”的醫療隊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