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江西彭澤12月28日電(袁昕記者王昊陽)“這是我今天第三次巡查了?!贝┲轮品拈L江流域生態管護員吳成年站立船頭,在寒風中仔細觀察長江彭澤段江面情況。
對于年近花甲的吳成年來說,長江是他再熟悉不過的。從孩提時開始,他就以長江為伴,喜歡每天坐在江畔,聽江水奔涌,看千帆穿行。
長大后,吳成年與父輩一樣,成為一位漁民,在長江上“討生活”。一葉扁舟,風浪中穿梭30余年。
“以前在長江捕魚,是靠長江吃飯,那時錢雖然賺得多,但是魚卻越打越少了,捕到的魚也越來越小?!眳浅赡暌苍鴳n慮,“再這樣下去,子孫后代可能都見不到魚了?!?/p>
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干流、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和長江口禁捕管理區正式啟動十年禁漁。吳成年“洗腳上岸”,“變身”成一名長江流域生態管護員。
彭澤縣芙蓉墩鎮長江岸線全長12公里,也是彭澤縣長江最美岸線示范段之一。在這里,吳成年和他的隊友一行6人組成了專業管護隊,從“靠江吃江”到“守江護江”,一年時間里,吳成年不僅轉變了身份,思想上也發生了根本轉變。
對于這些曾經的捕魚人來說,風浪里學到的經驗能派上大用場。吳成年說,“哪些地方魚多,哪些地方好下竿,哪些地方好下網,哪些漂浮在水面上的塑料泡沫是捕魚網具浮標,我一眼就能認出來?!?/p>
“部分漁民一開始對禁漁還是有情緒的?!眳浅赡昊貞?。后來,彭澤縣實施退捕漁民轉產就業“1131”計劃,多形式、廣覆蓋地開展相關就業技能和創業培訓服務,將退捕漁民中需轉產就業的181人安置到位,全部實現了從水上到岸上的“無縫對接”。
2021年是長江實行“十年禁漁”第一年。在吳成年看來,長江非法捕撈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水上不捕、市場不賣、餐館不做、群眾不吃”的社會氛圍已初步顯現。
“一輩子都離不開長江,現在也算是把在長江上學到本領還給長江了?!眳浅赡暾J為,長江流域生態管護員這個新職業,對他來說有重要意義,生活也有了保障?!吧习兑院?,政府給了我們補助,幫我們參加了農保,還把我們安排在管護隊工作,每個月有2000多元工資,我們很滿意?!?/p>
彭澤縣共有257名退捕漁民,從2020年1月開始,彭澤縣對這些退捕漁民開展“洗腳上岸”工作,除了對漁民們給予一定的經濟補貼之外,還投入了近10萬元專項資金,組織退捕漁民進行轉崗技能培訓,引導他們參加公益性崗位或進入園區企業就業和自主創業。
雖然有了長江流域生態管護員這雙“眼睛”,對長江的護衛工作還存在不足。江西彭澤縣與安徽宿松縣唇齒相依、水域相連,在長江流域存在較多交界水域,這些水域是禁捕工作的風險點、隱患點,也是打擊非法捕撈的重難點、薄弱點,更是社會各方面的關注點、聚焦點。交界水域一旦管控不力,極有可能成為非法捕撈的高發區,必然影響長江流域禁捕大局。
“今年我們和安徽省宿松縣公安局簽訂贛皖《長江水域聯防警務協作協議》,切實做到了‘天上無人機巡、地上管護員巡、水面聯合巡’三位一體?!迸頋煽h公安局水上公安分局梅玉勝說。三位一體機制推動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密切協作,實現聯防聯控,全面落實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切實維護長江水域安全穩定。
今年以來,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江豚頻繁現身長江流域彭澤段,它像是一位失散多年的“親人”,又重新回到我們身邊。這是江豚種群穩定恢復和棲息地生態改善等重大科學難題的突破,更是折射出整個長江水生態系統健康狀況持續向好的標志。
“自長江禁捕以來,我們更加有力地保護長江生態,打擊非法捕撈,取得了明顯效果。據當地的江豚保護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發現的江豚數量約有48頭?!泵酚駝僬f。
十年禁漁,只為明天江美魚肥。十年有期,保護生態永無止境。期待十年之約期滿,我們再度與“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閑”的長江“重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