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生效,其中關于“離婚冷靜期”的規定引來諸多關注。
相關法律條文規定:離婚冷靜期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愿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前款規定期限屆滿后三十日內,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未申請的,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一年過去了,“離婚冷靜期”下,離婚的杭州人有沒有減少?選擇撤回的夫妻,都是因為什么原因?
就讓我們去杭州不少城區民政局發布的年度婚姻大數據中尋找答案吧。
余杭區超四成申請離婚的夫妻冷靜了下來
2021年,蕭山區婚姻登記處共受理離婚申請2679對,實際辦理離婚登記的是1951對,有701對因為雙方到達登記期結束時仍未共同到婚姻登記機關辦理離婚手續,視為“自動撤回”。
而余杭區婚姻登記處共受理離婚申請2801對,離婚登記1621對,有42.1%的夫妻申請離婚后放棄辦理離婚登記。
拱墅區婚姻登記處共受理離婚申請3853對,離婚登記2646對,其中夫妻雙方或者其中一方在冷靜期內提出撤回申請的有4對,其余1203對均為“自動撤回”。
“大環境下,每年提出離婚申請的總數在增加,但2021年離婚登記的人數卻比2020年少了100多對。”拱墅區婚姻登記處工作人員張偉告訴錢報記者,他覺得離婚冷靜期的作用還是明顯的。
最容易冷靜下來的,是這個年齡段
離婚人群也呈現年輕化。
“大部分都是80、90后,很多都是沖動離婚,離婚冷靜期后撤回的比例較大。”張偉介紹。
“有因為沖動離婚的、有經媒人介紹結婚后發現其實互相沒有真正了解的、有自由戀愛結婚多年后又覺得沒有什么新鮮感的。在和咨詢師交流后,他們都對伴侶和婚姻關系做出了新的思考。”張偉做了一個簡單的總結,“主要是兩種人群,一種不是很想離的,一種是債務協調不好的。很多人因為吵了架,一時沖動就來離婚了,但是明顯有一方是不想離的。”
他遇到過有一對30歲左右的年輕人,剛坐到離婚窗口,男方就說自己身份證沒帶,“戶口本、結婚證、身份證說沒帶的,就表示離婚的意愿不是很強烈。”
在征詢雙方意見的過程中,女方要離婚,男方表示聽女方的,但是當張偉提出要掃描女方身份證查看雙方信息時,男方以為直接要進離婚程序,一下子緊張了,提出再想想。“這個時候,我們就會引導他們去婚姻家庭指導,和指導師交流1個小時后,他們并沒有回到窗口繼續辦理。”
張偉也說,近年來60后、70后離婚的人數也有所增加,這部分人離婚,都是長年累月的情緒積累,就算經過離婚冷靜期后,他們離婚的概率還是比較大,“很多人都是在忍,忍到一個人生目標達成,比如說兒女結婚、退休等等,想過一個清靜點的中老年生活。”
有些人還沒做好充分準備
只因為是網紅日子就去領證
離婚數逐年上升,在張偉看來,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說,不少人認識才幾個月就沖動結婚;又比如說,有些人還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只因為是網紅日子就去領證……激情過后,一部分人出現感情問題,處理不好就會提出離婚申請,“在我們辦理離婚的過程中,也會看到網紅日結婚的部分夫妻。”
張偉說,有時候離婚,是因為對方某一個缺點集中暴發,自己又無法忍受,“看到優點簡單,但是夫妻兩個人的生活卻是需要互相包容對方的缺點,才能攜手同行。結婚前真要多多考量對方的缺點,包括性格、脾氣、愛好等等。”
當然,無論男方還是女方,在婚姻中都要有責任感。張偉曾遇到過一對夫妻,相戀八年,卻在領證后一周離婚,“這就是領證前后責任心發生了變化,另一半心理出現落差導致的。”
此外,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生活,也需要充分了解雙方家庭文化、親戚朋友等等,這樣才能在往后的生活中,更好經營自己的婚姻。最重要的是,要用比較好的心態看待生活中遇到問題,產生矛盾要多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
“不要一點點小事就鬧著來離婚,既是不尊重婚姻,也是不尊重另一半。”蕭山區婚姻登記處的婚姻咨詢師鄭星根說,夫妻生活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總會有磕磕絆絆,而很多人來離婚都是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這時候就需要多換位思考。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離婚,婚姻咨詢師們都會勸對方冷靜,“像家暴、出軌這類原則性問題引發的離婚,我們是不會勸導的。”鄭星根說。
愛情,真是一門深奧的學問。
在婚姻登記處里,有結婚的甜蜜,也有離婚的爭吵、破裂。
有人上午結婚,下午卻來申請離婚。有人兩口子還在調解,門外各自的親戚朋友卻已經開始打了起來。
在這次采訪中,記者看到了許許多多的故事,一起再來讀一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