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首個古樹保護小區近日在房山區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落成。保護小區將打造古樹及其生長環境系統保護的模式樣板,讓“活文物”更加健康長壽。
建立古樹保護小區,是對古樹及其生長環境整體保護新模式的探索。保護小區將對古樹本體和生境群落進行系統保護和監測,為科學保護古樹群落、合理利用古樹種質資源提供依據。
現在,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處于冬季閉園期,在公園職工的帶領下,記者沿游客小徑拾級而上,身邊是大塊的粗礪山石,至東山云梯附近,溝道兩側樹木叢生,根系牢牢扎在崖壁山巖中。
“這條溝谷中分布的是青檀樹群落,從東山云梯至上水池,面積約1公頃。這也是我國青檀樹自然分布的北界。”公園管理處主任朱仕學說,青檀屬于稀有瀕危植物,為我國特有的單種屬,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記者看到,在古樹小區的建設中,工作人員為部分青檀古樹打上了支撐和拉纖,接近根部的硬質地面進行了破拆,并打上了通氣孔,讓根部可以透水透氣。此外,路邊還設置了標識系統,詳細介紹上方山古樹及其他稀有動植物。
青檀古樹僅僅是上方山古樹保護小區的一個縮影。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義務植樹處副處長方芳告訴記者,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擁有古樹1154株,包括側柏、油松、白皮松、青檀、國槐等,許多古樹樹齡在千年以上。這里在全市率先開展了古樹保護小區建設,打造古樹及其生長環境系統保護的模式樣板。
上方山古樹保護小區建設分為三種類型:東山寺廟區古樹群落、古青檀群落和天然原生古樹群落。東山寺廟區古樹群落的范圍從瓣香庵起至呂祖閣,面積約6.5公頃,古樹約600株,槐樹王、銀杏王、松樹王等千年古樹都位于此。北京園林古建設計院的規劃師許鵬飛介紹,該區域是游客活動的核心區域,也是重要的歷史文化展示區,在滿足游客游覽的前提下,通過增設透氣鋪裝等裝置提升改善重點古樹的生長環境,減少游客踩踏對根系土壤的影響。天然原生古樹群落位于西大洼西北部的天然原始森林內,面積約9公頃,其中登記在冊的古樹61株。古樹旁邊增設了氣候、水文、土壤等監測系統,可對古樹群落的小氣候、土壤以及水文環境進行實時監測,了解古樹生長環境的動態變化。
古樹名木是森林資源中的瑰寶,是重要的人文和自然遺產,因其具有極重要的科研、歷史、文化、生態等多重價值,被譽為“活文物”。方芳介紹,今年本市探索古樹名木及其生境的整體保護新模式,系統全面改善古樹的生存環境,并推出20處試點。試點包括古樹主題公園、古樹保護小區、古樹鄉村、古樹街巷等,旨在努力拓寬古樹營養面積,拓展保護空間,讓“活文物”更加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