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高校2022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近日陸續出爐,相較于上一年度的招生計劃,已有近60所“雙一流”高校明確,將進一步擴大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規模,其中,擴招人數最多的陜西師大,研究生招生總計劃增長了45%。對于考研族來說,這無疑是報考的“春天”。也有人因此提出質疑,擴招之下,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也需同步跟進。
考研族:“上岸”的機會增加,更有信心了
“為了備戰考研,我已經很久沒有回過家了。”南京某高校社會工作專業的考生小朱告訴記者,考研對于自己來說是“背水一戰”的選擇。“我很有自知之明的,我的學校在就業市場上沒啥競爭力,我想要找到好一點的工作,必須考研,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為了專心復習,一整個暑假,小朱都呆在學校,甚至連剛剛過去的中秋節也不例外。“但我在學校并不孤單,假期留校復習,準備考研的同學可多了,我們班就有三分之二的人準備考研。”
同樣的情形發生在今年已經是“二戰”的考生劉同學身上。“拿到本科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我就準備考研了,但去年‘一戰’成績不理想,所以今年選擇再考一次。”畢業后,劉同學在父母的支持下,在校外租了房子,專心備考。“每年研究生招生計劃我都有關注,一直都在上漲,這對于我這樣的考生來說不是壞事,意味著‘上岸’的機會增加了呀。”
最高增長45%,高校招生計劃的確多了
雖然此前網絡瘋傳的漲幅20.74%并不是2022研招的數據,但記者在今年已經公布的高校研究生招生簡章中梳理發現,就2022年和2021年數據進行對比,雖然高校公布口徑略有區別,擬招生人數相比2021年多有所增加。其中,陜西師范大學、重慶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安徽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高校,均屬于增加人數較多的高校。
以陜西師范大學為例,根據學校公布的研究生招生簡章,2022年擬招收全日制碩士研究生3000余人,其中并不包括專項計劃,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200余人。而在2021年招生簡章中,陜西師范大學擬招收碩士學位全日制研究生2000余名,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200余名。相比之下,2022年招生擴大了千人左右,屬于擴招力度較大的高校。此外,重慶大學增加了700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增加595人,中山大學增加500人,安徽大學增加了485人。
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傳媒大學、蘭州大學等多所高校,擬招生人數基本與2021年持平。也有部分高校調整全日制或非全日制招生人數,適當壓縮招生規模,比如山東大學相比2021年減少50人,中南大學減少了76人;而四川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湖南大學等高校,2022年擬招生人數減少在百人以上。
“漲聲”之外,還要關注培養質量
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引發了包括考生在內的全社會的關注。教育部此前發布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研究生招生110.66萬人,比上年增加19.00萬人。其中,博士生11.60萬人,碩士生99.05萬人,碩士生規模已經逼近百萬大關。
相關人士分析,2022年考研招生計劃將依然以擴招為主,高校實際招生人數會根據國家下達的招生計劃、各專業生源情況進行調整。在招生計劃一片看漲之外,更值得關注的是高校如何同步配套提升培養質量。不少高校都在逐步將分流退出機制進行健全,建立研究生教育綜合評價制度,這對于今后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高,是大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