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中,男性占35.4%,女性占64.6%。90后占47.5%,80后占34.4%,00后占12.0%。
不退費、不補辦和商家跑路損失自擔是受訪者預付卡消費最常遇到的問題
北京某高校大四學生張楓辦理過吃飯、購物和健身類的預付卡。他之前辦過一家粵菜館的預付卡,一次存1000元,辦卡當次消費免單,之后來店里消費打八折,而且自己辦卡,別人也可以用。張楓感覺,這樣辦卡消費,既劃算又便捷。
調查顯示,80.8%的受訪者都曾辦理過預付卡。
王小珊(化名)目前在西安一家金融企業做行政工作,她最常辦的預付卡就是洗車卡。“洗一次交一次錢,要將近40元,太貴了。辦20次的,合下來一次20元左右,能便宜不少”。不過王小珊坦言,有時候辦預付卡也會踩坑,沒法完全避免。
調查顯示,在進行預付卡消費時,48.0%的受訪者遇到過一旦辦卡,概不退費,47.5%的受訪者遇到過卡丟失責任自負不補辦,46.5%的受訪者遇到過商家跑路,損失自擔。
王小珊就遇到過一次。她曾在自家小區底商的一家洗車店辦了一張20次的洗車卡,用了兩次就找不到了。她清楚地記得當時辦卡時商家留了她的手機號,是有底子的,就想商量下,可否再交個卡的成本費補辦一下,但商家一口咬死當初說過一旦丟失,責任自負,拒絕給她補辦。王小珊很生氣,想投訴,后來一想自己家就在小區,他們還有自己的手機號車牌號,掌握太多信息,想想還是算了。
調查中,40.5%的受訪者遇到過服務承諾無法兌現,36.7%的受訪者遇到過有爭議解釋權歸商家,23.3%的受訪者遇到過商家換人,權益受損。
四川省達州市市民謝小韞辦過很多類型的預付卡:健身卡、電影卡、超市提貨卡、蛋糕店蛋糕卡、理發店充值卡等。
她也遇到過,只能容納100人的健身房賣了1萬張卡,辦卡的時候說得特別好,健身房里什么活動都能參加,辦卡后發現,總是人比器械多,想去跳舞或者練瑜伽,永遠人滿為患。“這就是服務承諾問題了,有些人就自動放棄了,等于送錢給商家”。
87.9%受訪者認為規范預付卡消費勢在必行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在接受《法治日報》采訪時曾表示,預付費市場亂象難根治的根本原因在于相關法律制度不完善,使得法規缺乏可操作性和威懾力不足,導致相關規定難以落地,預付費問題屢禁不止。
不久前,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召開,會上,《北京市單用途預付卡管理條例(草案)》提請一審。
對此,重慶某高校大三學生張馨平覺得,是到了對預付卡消費進行規范的時候了。在她看來,目前的預付卡消費存在諸多問題,由此產生的一些矛盾難以調和,消費者的權益受損也難以舉證。
對于條例中諸如概不退費、丟失不補辦、“解釋權歸發卡單位所有”等內容或將無效,張馨平認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早就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
調查中,87.9%的受訪者認為對預付卡消費進行規范,勢在必行。
張楓感覺,現在很多人生活范圍相對固定,消費者可能會傾向于與體驗還不錯的商家建立一種相對穩定的消費關系,這給各種預付卡消費提供了廣闊的市場,也要求配套的法律法規要跟上,唯如此,才能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保障這個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
謝小韞細看了條例的內容,覺得很多內容都非常有針對性。她碰到過雖然是同城連鎖電影院,但各家有各家的電影卡,不能通用,導致她的好幾張卡上有幾元到十幾元的余額,沒法使用。而在條例里,恰好有針對此類情況的規定:單用途預付卡余額不足單次最低消費、消費者要求退還的,經營者應一次性按原渠道退還消費者,“很人性化”。
規范預付卡市場,63.7%受訪者建議增強消費者維權意識
調查中,對于規范預付卡市場,受訪者給出了不少建議。63.7%的受訪者建議增強消費者維權意識,60.4%的受訪者建議健全和完善相關法規,59.7%的受訪認為應將失信企業列入“黑名單”。
張馨平感覺,增強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很有必要。在她看來,現在很多消費者因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怕麻煩心理,在預付卡消費中遇到了問題,往往自認倒霉,這助長了不法經營者的囂張氣焰。
張楓認為,有法律的保障很重要,還要加強宣傳,幫助消費者樹立維護意識。同時他還建議建立失信名單,不良商家一旦失信,不再有機會進入該市場。
調查中,51.7%的受訪者建議加大對失信企業的懲罰力度,41.4%的受訪者建議辦卡設置冷靜期,冷靜期內可退款,26.8%的受訪者建議建立資金第三方托管。
標簽: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