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1年中國科協“科創中國”企業創新達人宣講活動在全國開展,陜西省作為全國十個試點區域之一,積極引導科技工作者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創新爭先,把科技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為實現陜西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組委會在全省遴選產生2021年度陜西省企業“創新達人”100人,并從中挖掘企業“創新達人”宣講代表10人,通過講述創新故事,激發創新活力,展現創新風采,增強創新自信,不斷提升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和影響力,增強企業科技工作者的榮譽感和歸屬感,團結廣大科技工作者服務企業技術創新,促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助力陜西省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期陜西省“企業創新達人”候選人推薦——付德亮
付德亮
陜西省煤田地質集團有限公司
企業創新達人——付德亮的故事
付德亮,男,高級工程師,九三學社社員,2011年本科畢業于蘭州大學,2016年博士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大學,同年入職陜西省煤田地質集團有限公司/自然資源部煤炭資源勘查與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主要從事煤炭資源熱解動力學、非常規油氣資源評價、常規油氣流體相態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省部級及部重點實驗室基金項目5項,企業橫向課題2項,參與國家級、省部級項目多項。近年來在國內外權威期刊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科技論文十余篇,以第一發明人申報專利十余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
1. 研究室里的理論研究
“只要理論扎實,啥都不是事。”這是我國“氫彈之父”于敏常說的一句話,技術方法的創新,離不開理論指導,對付德亮而言,這也是他開展創新工作的精神格言。在漢中南部頁巖氣勘探開發項目中,面對實際地質條件下頁巖組成差異變化大、非均質性強,導致評價研究區頁巖含氣量難度大的問題,他多方調研,查閱大量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確定了“利用三元Langmuir模型,結合吸附熱力學原理,進而剖析甲烷在泥頁巖中有機質和礦物組分二元組成差異條件下的吸附平衡關系”,為理論突破口,開展了大量的基礎地質實驗分析工作。最終,把常規一元吸附劑模型成功的推廣向二元吸附劑模型,同時,實現了研究區頁巖原位含氣量的準確預測。在富油煤熱解機理研究方面,他從熱解氣體組分及碳同位素特征角度入手,基于物質守恒和同位素守恒原理,獲取了各溫度段內煤熱解氣的單組份同位素特征,創造性的利用乙烷和丙烷氣體裂解碳同位素與新生成甲烷碳同位素之間的差異,證明了較高溫度的煤熱解仍然能夠直接形成甲烷。
2. 實驗臺上的方法創新
實驗分析是連接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的關鍵環節,實驗結果一方面是形成理論認識的關鍵所在,另一方面又是指導工程實踐的必要基礎。因此,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成為創新工作的重要基礎。富油煤地下原位熱解提油項目研究中,在一次低溫干餾結合煤巖孔隙結構分析實驗當中,他偶然發現傳統低溫干餾實驗產生的半焦表面仍然吸附有一定量的煤焦油未完全脫離,這就有可能造成實驗所得焦油定量不準確的問題。經過多次重復低溫干餾實驗,查找相關技術方法資料,終于查明了傳統低溫干餾實驗的設計缺陷,同時還發現了氣體組分不收集等造成資源評價不準確的問題。對此,他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實驗裝置的改進,優化了熱解加熱裝置、焦油收集裝置,增設了氣體收集裝置,設計研發了一套富油煤熱解產物全組分收集實驗裝置。這套裝置的研發,為科學高效的進行富油煤以及油頁巖等相關能源礦產資源的經濟性評價提供了關鍵的技術保障,同時還為富油煤熱解機理的理論研究、熱解工程設計等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撐。
3. 工程實踐的技術攻關
科技創新工作的最終目的是能夠實現項目研究的工程應用,并在應用過程中產生經濟社會價值。工程實踐是技術創新的集中體現,是理論認識通過實驗檢測后實現成果轉化的最終方向。在富油煤地下原位熱解提油項目研究中,考慮到整個熱解過程在地下發生,無法直接對地下煤層熱解反應程度進行準確評價,可能會對項目實施帶來一定困難,因此必須要制定經濟、高效、可行的反應進程評價方法。針對該問題,他利用TRIZ創新方法,深入系統的分析了富油煤地下原位熱解反應進程評價的技術難點,從富油煤熱解反應機理研究的理論認識當中尋找到了方法突破點,建立了基于熱解產物甲烷碳同位素、氣油比、二氧化碳組分比例、氣體干燥系數等多參數評價指標體系。該技術方法的建立,不僅為富油煤地下原位熱解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還有望在油頁巖、重稠油等能源礦產資源的原位改性開采技術方面得以應用,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價值。
參加工作以來,付德亮同志始終謹記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始終堅持學以致用,堅持理論結合實際,把技術創新從實驗室不斷延伸,直至應用到工程實踐當中。近年來,在理論研究方面,他還對泥頁巖非均質性對儲層孔隙結構特征的影響機理進行了定量研究,并得到了創新性認識,為指導頁巖氣富集有利區提供了技術指導;對富油煤熱解動力學過程開展了創新研究,將傳統的地球化學生烴動力學原理應用到了富油煤地下原位熱解研究當中,為富油煤原位熱解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技術方法方面,他還完成了包括頁巖覆壓條件下等溫吸附儀的設計、頁巖氣現場解吸定量收集裝置設計、富油煤補償發熱原位熱解提油方法設計等工作。
活動組委會供稿。